近日,新华社总社、辽宁分社4名记者深入东北电商第一村——中小镇朱家村,就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助力新农村发展进行专题采访,零距离聚焦辽宁电网发展、农村低电压改造,真实、生动反映辽宁电力发展的成果。
电商村的电力线路情况?电网改造的方式方法有哪些?针对当前现状,改造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认真听取了公司负责人和村委会主任的情况介绍。在村民赵海超家,新华社记者详细了解了商户经营的范围、用电情况,并对农村居民用户电压和供电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采访,全面了解用户对农网改造升级前后的巨大用电变化和供电部门对用户的优质服务情况。赵海超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电压质量好多了,交电费也不用出门了,万一遇到电力难题,一个电话,一会儿功夫就有工作人员及时赶过来了。”
新华社记者表示,要通过手中的笔和镜头,全面深入报道海城地区农网改造进程,对国家电网公司斥巨资进行农网改造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典型事迹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百姓了解电力、支持电网建设。
据了解,2016年,海城地区配电网工程162项,完成投资7464.37万元,改造低压台区234个;2017年,海城地区配电网将计划投资4.635亿元,以提升线路走廊安全、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及保障农网电压质量,彻底解决客户生产生活中的低电压问题,优化营商供用电环境,美化村容村貌。 (海城市报 王帅 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