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海城文明网

弘扬勤劳创新民风 培育引领乡村文明
稿件来源: 海城文明网 发布时间: 2015-11-25 编辑: 胡 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海城市接文镇王家堡村不断发扬“勤劳为本、敢于创新”民风村风,坚持脚踏实地、务实创新,成了远近闻名文明村、富裕村。

  勤劳为本,旧貌换新颜。王家堡村位于海城市接文镇东北部,自然结构“九山半水半分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如春风化雨,给王家堡村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王丙铎,号召全村百姓发扬“不拍苦、不怕累”的勤劳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围绕“高山远山造林山,近山缓坡花果园,河道两岸垂杨柳,清水下山固定走”的奋斗目标,坚持走靠山吃山、靠山致富的全新发展路子。于是,全村老少齐上阵,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苦苦奋斗10整年,全村山水林田路基本得到综合治理,累计河滩造地400亩,治理河道8公里,修筑柏油路8公里,修果树梯田14000亩,栽各种果树近40万株,栽植落叶松120万株,更新复壮柞蚕场4800亩,形成林、果、蚕三大支柱产业,也成为全村的致富产业。到198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比改革开放前地均收入36元增长了120多倍。集体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村容村貌发生迅速改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王家堡村也跨入省文明村行列。

  创新支撑、培育新型农民。在全村上下顽强打拼、摆脱贫困的同时,大家也深刻地意识到: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村迫在眉睫。从1982年起,王家堡村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民“绿色证书”活动,依托沈阳农大对全村村民进行系统的文化科技培训、从沈阳农大聘请专家,教授,坚持长年为村民传授先进的林果蚕等农业生产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并根据生产实际需要举办各级各类技术培训班,使全村598人获得了农民“绿色证书”成为农民技术员。王家堡村也因此成为全国最早的农民“绿色证书”发源地之一。

  这种科技培训,不仅为全村培养了大量的科技致富领军人物,也培养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骨干力量,为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和智力支持。王家堡村曾两次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全国唯一的村级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沈阳农大的专家和教授以王家堡村为科研基地,研究、发明农业科技新成果就有11项,在省内或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他们的具体指导下,这些科研成果被迅速推广和应用到林果蚕等农业生产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村年增加农民收入1000万元以上,科技贡献份额在农业生产中超过60%。2002年,“王家堡牌”南果梨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并获国家商标注册权,2004年又获得了辽宁省有关部门颁发的有机食品证书,进一步创新了水果生产的新路子。此外,水果保鲜贮藏新技术也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全村现已建设恒温冷库300个,水果一次性保鲜贮藏能力达到1000万公斤,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民风引领,建设魅力村庄。通过勤劳创新的民风引领,王家堡村经济发展、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尚荣拒辱,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已经形成,成为王家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场所为平台,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常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和谐示范家庭” 等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建设了集教育、启迪为一体的村文化墙3公里,绘制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画20余幅;新建了长100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宣传墙。群众文化有声有色,在全市首届“舞动海城”全民广场舞大赛中,王家堡村夺得金奖。

  特别是,近2年来,投入50万元治理村河道2.5公里,在两岸浆砌石坝3000立方米;投入15万元铺设路边道板1000平,维修路边沟500米;投入5万元新修垃圾排放场500平,维修垃圾箱40个;投入3万元,在四组新建一个1000平的文化活动广场;投入20余万元在主要道路和街道两旁栽银杏、花草等绿化苗木1000余株;争取上级资金300余万元新修村组柏油路2.5公里,同时安装路灯40盏;投入100万元新修一座大桥,10座小桥,使村组公路硬化率达到了 100%,如今村级干道贯穿南北,纵横东西,村容村貌,交通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海城市接文镇)

聚焦海城
  • 新学期全市中小学全面实施课后服务
  • 两会话文明|代表委员谈新时代雷锋精神
  • 【3·5】学雷锋倡议书
  • 海城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奋斗?要怎样奋斗?
  • 戴尔宝 孟祥泰等获诗词大赛优胜奖
  • 在海城文学类图书最受欢迎
  • 让文化在群众心中扎根
  • 海城市宣讲团成员深入城乡宣讲党的十九...
文明播报
  • 奋不顾身救大火 见义勇为见真情
  • 学习十九大无止境 宣传十九大全家行
  • 传承雷锋精神 关爱贫困学生
  • 365天送早餐 爱心之路没有终点
  • 海城多个非遗项目参加省“非遗”大展
  • 爱心企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十年捐款三千...
  • 爱心元宵送给“城市美容师”
  • 维和营里的“中国年”
  • 捐资助学 军校一家亲
主题活动